留学英国你需要掌握的另一种“语言”
2017-04-06 19:16:08
留学英国你需要掌握的另一种“语言”
到英国留学我们需要英语,也需要了解英国人的足球文化。不懂英语,我们不明白英国人在说什么;不懂足球文化,我们不清楚到英国有什么乐趣。掌握这两种语言,我们才能独步英伦。
英国格林威治时间2017年4月5日19:45。纽卡斯尔联队主场——圣詹姆斯公园球场(St James’ Park)。
2016—2017赛季英冠联赛纽卡斯尔联队主场对阵Burton Albion的比赛开始了。
英冠,不是英超,相当于咱们国内的中甲级别的二级联赛。对纽卡来说,有些惨淡,这支昔日的英超强队,在英超上个赛季(2015—2016赛季)降入英冠。
我曾经感觉,不会有太多球迷到现场了吧?我的英国同事G不以为然地说,不会的,这里是纽卡斯尔!
他说得没错,现场欢腾的歌声、掌声震天,现场的DJ向大家宣布,能容纳52,000人的英国第六大足球场St James’ Park,今天到场的球迷有48,000人!要知道,这个城市的总人口也不过二十五六万而已。
最吸引人的还是球场的草皮,光洁、平整,致密得像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。想想国内的场地,虽然表面建筑一个比一个壮观,而草皮好的,全国找不出几块,还有相当一部分中超球队的场地属于“菜地”级别。球星的引进可以动辄上亿,而球场的维护却少有人问津。
站在观众席的最高层(最后一排),可以眺望远处的泰恩河口的北海。海鸥时常光顾这里,它们或绕场盘旋,或落在巨大的电子记分牌上歇脚。
晚霞仿佛一条红色的彩链,飘扬在夜幕降临的St James’ Park的上空。
按说今天是周中(周三,一周双赛)的比赛,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。场内秩序井然,大家一起唱歌,一起聊天,一起照相,一起大笑,足球凝聚了这座城市的人心。
此时的英国人——不分年龄、不分性别、不分社会阶层——一个个都仿佛回到了遥远的童真年代。
12英镑(大概100元人民币)的球票,位次也还好,足球在英国不是贵族运动,虽然也有包厢的贵宾价位,总体而言,比起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来说可便宜多了。
啤酒和薯条、涨红的面庞和忽闪的明眸、黑白条纹的球衣和黑白纹理的刺青(黑白相间的图案是纽卡斯尔联队主场队服的图案),人们咀嚼着比赛来临前紧张、兴奋的味道。
让我吃惊的是,在这里,足球绝不是年轻人的专利,中老年球迷的比重非常高。坐在我旁边的很多是一家人,男女老少,结伴而来。
听我的英国同事G介绍,对足球的热衷是家族传统,她父亲是纽卡斯尔联队的“死忠”,他也要求G把她的热爱从桑德兰队转到纽卡。对球队的忠诚像传家宝似地一代一代延伸下去,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。
要知道,同属一个郡的纽卡斯尔和桑德兰,经常上演“英国东北德比”,是地地道道的“死敌”。
空间距离越近越是敌人,战国时期秦国的谋士范睢提出的“远交近攻”的策略,在足球界至少印证了“近攻”的现实存在:利物浦与埃弗顿(利物浦德比)、曼联与曼城(曼彻斯特德比)、伯明翰与阿斯顿维拉(伯明翰德比)、阿森纳与热刺(北伦敦德比),相互之间针锋相对、“你死我活”。
比赛开始后,突然感到英冠的速度远远不及英超,纽卡斯尔联队突然变成了西甲强队的风格——传控打法,明显感到对手不是很强,但纽卡这边似乎失去了当年速度的优势,变得拖泥带水。
上半场大约30分钟时,纽卡获得了点球机会而且打进,我从座位上跳起来,但很快,全场一片喧闹,原来主裁判与边裁耳语一阵,突然决定点球无效,对手发球门球?!
而纽卡队员仿佛突然从原有的、死气沉沉的节奏中惊醒,疯狂逼抢,气势如虹,并在下半场前二十分钟连续前场抢断、射门,终于打进了漂亮的入球!
此时几乎整个球场的主队球迷——也包括我——都跳了起来,张开的双臂仿佛绽放的花朵,密密麻麻地怒放开来……
英国的城市总是与英超球队紧紧联系在一起。提起纽卡斯尔,人们总会想到纽卡斯尔联队,以及这个球队和城市的英雄阿兰·希勒。
1996年希勒以1,500万英镑的身价来到纽卡斯尔联队,创造了当时转会费的世界纪录。这个出生在纽卡的“英国东北人”(Geordie),在转会的第一个赛季,1996—1997赛季的英超比赛中,出场31次,攻入25球,纽卡斯尔联队也获得了联赛亚军,一跃成为英超强队。
希勒是天才射手,他在纽卡效力的十年间,联赛打入206球,职业生涯的英超进球总数达到260个,至今无人望其项背,还创造了单赛季31个进球(共38场比赛)的英超纪录。
球技高超、性格憨厚、彬彬有礼的“绅士球员”,还获得了纽卡斯尔大学和诺森比亚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。
圣詹姆斯公园球场承办的英冠比赛,竟然还能高朋满座,有“东北人”性格的纽卡斯尔联队,还是城市的骄傲和荣光,还是生活的谈资和风景,还是周中、周末的喧嚣和呐喊。
足球是英国人生活的一部分,足球文化是我们在英国学到的另一种语言
相关新闻